研究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团队>>正文
 
研究员——邓可斌教授
2014-02-26 21:18   审核人:

                        

    邓可斌,男,籍贯广东罗定,1977年8月生于海南保亭。经济学(金融学)博士,现任财经学院副院长、财政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转型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公司财务、资产定价与金融市场等领域。已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经研究》、《财贸经济》、《经济学家》、《金融学季刊》、《制度经济学研究》、《南开经济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经济评论》、《管理学报》、《研究与发展管理》、《中国人口科学》、《国际贸易问题》、《China Finance Review International》等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CSSCI论文50多篇,ISTP收录3篇。出版专著和编著各1本(均为合著),译著1本(合译)。是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一、转型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

1.论文

(1)财政分权引致了市场异质竞争吗?—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与丁重合作),财经研究,2013年11月第11期

(2)构建广州创新型城市产业体系的战略研究—基于内生技术增长理论视角(与丁重合作),岭南学刊,2013年1月第1期

(3)全球经济失衡:中国的位置和治理参与抉择(与丁重合作) 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12月第12期

(4)服务外包与区域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研究—基于接包方的视角(与崔萍合作)  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1月第1期

(5)房地产税收体系:统计分析与税制优化(与刘明勋合作)暨南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年8月第4期

(6)中国居民消费决定中的财政分权因素(与易行健合作) 经济评论, 2012年1月第1期

(7)二元政治经济机制、消费扭曲与收入分配(与王艺明合作) 世界经济,2011年12月第12期

(8)“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与财政分权的激励效应(与丁菊红合作) 中国经济问题,2011年12月第6期

(9)财政分权、软公共品供给与户籍管制(与丁菊红合作) 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8月第4期

(10)户籍管制、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与丁菊红合作)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0年3月第1期(总第27辑)

(11)Household registration,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disparity.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ISTP index), 2009年11月

(12)内生的分权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丁菊红合作)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9年5月第3期

(13)转型中的分权与公共品供给: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与丁菊红合作) 财经研究  2009年3月第3期

(14) 转型中的财政分权、地区增长差异与公共品供给(与丁菊红合作)  南方经济 2009年3月第3期

(15)政府偏好、公共品供给与转型中的财政分权(与丁菊红合作) 经济研究  2008年7月第7期

(16)政府干预、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区层面的研究(与丁菊红合作)南开经济研究 2007年5月第3期

(17)我国实施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与路径依赖(与何问陶合作)当代经济科学 2005年10月第5期 

(18)效用函数、幸福指标体系与可持续发展(与何问陶合作).建设和谐广东论文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19)论人民币汇率自由化进程的模式选择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1年12月第4期

2.课题

(1)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内生性财政分权理论研究及其实证检验”(2010.1-2012.12)

(2)主持完成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构建广州创新型城市产业体系研究”(2010.7-2011.6)

(3)参与完成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当前国际经济发展变化对广州经济影响的研究” (2008.3-2008.10)

(4)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市场准入、制度设计与风险防范---我国市政债券市场的开禁与发展研究”(2007.9-2009.9)

(5)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消费文化、认知偏差与消费行为偏差—中国扩大内需政策的边界拓展和技术创新研究”(2010.7-2012.7)

 

二、公司金融与财务管理

 1.专著

《粤商经营之道:多元化与专业化的抉择》(与丁重合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年9月

 2.论文

(1)The Effect of Idiosyncratic Risk on Firm Decitions:Under-investment or Diversification?(with Chen Haoyan and Kong Dongmin),China Finance Review International, 2014(2) forcoming.

(2)经理人身份认同、薪酬激励与公司价值(与丁重合作) 中国金融学,2013年12月第1期(总第15辑)

(3)粤商“敢为人先”VS浙商“VS浙商“应变开创”—基于特质信息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与丁重合作)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年即出

(4)独立董事与公司违规:合谋还是抑制?(与周小丹合作)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10月第10期

(5)流动性因素与中国股市的技术创新信息反馈—基于股价特质波动的实证研究(与丁重合作)产业经济研究  2012年9月第5期

(6)所有权性质、多元化经营与现金持有(与陈好衍合作)经济经纬 2012年7月第4期,95-99

(7)新会计准则与资本市场的技术创新信息反馈(与丁重合作)经济管理 2011年11月第11期

(8)内部审计服务外包的国际化与创新——基于交易成本理论与中国实践的解释(与周小丹合作) 国际经贸探索  2011年5月第5期

(9)经理人激励、多元化决策与企业价值: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与苏冬蔚合作)金融学季刊 2011年7月第6卷第1期

(10)Financial crisis shock,political relationships and bank management:evidence from china(with Liu Shaobo and Ding Zhong),Contemporary Asian Economy Research,2010,1(2):9-23

(11)大股东控股比例、控制权收益与公司可持续发展(与刘少波合作) 金融评论2010年10月第5期

(12)政治关系与创新效率:基于公司特质信息的研究(与丁重合作) 财经研究 2010年10月第10期

(13)机构投资者真的有助于盈余管理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混合与平衡面板数据的证据(与唐小艳合作)  产业经济研究  2010年9月第5期

(14)大股东控制、身份认同与薪酬激励(与丁重合作)  财贸研究   2010年8月第4期

(15)身份认同与薪酬激励:一个文献评述(与丁重合作) 产经评论  2010年7月第4期

(16)多元化战略与资本结构之间关系探析(与丁重合作)  管理学报  2010年7月第7期

(17)多元化经营悖论与中国企业选择: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解释框架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年2月第2期

(18)人力资本部分替代了货币资本吗?基于资本结构理论的实证研究(与黄冬娜合作)  国际经贸探索  2008年11月第11期

(19)多元化能否产生共同保险效应-中国的经验证据(与丁重合作) 当代财经2008年10月第10期

(20)Control of 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Sustainable Growth(with Liu Shaobo), ADVANCES IN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FINANCIAL ENGINEERING, Atlantis Press  (ISTP index) 2008年10月

(21)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公司治理与公司投资决策(与崔萍合作)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年10月第10期

(22)中国上市公司资金闲置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与崔萍合作)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6月第3期

(23)银行规模与经理人激励—基于中国信息和不确定性环境的理论研究(与黄励岗合作) 当代经济科学 2007年3月第2期 

(24)信息、委托代理、声誉与我国上市公司资金闲置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6年7月第7期

(25)全球化竞争与我国国有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与何问陶合作) 南方经济 2005年6月第6期 

(26)资本监管、资本充足率与银行市场均衡(与何问陶合作)   当代财经    2004年8月第8期 

(27)中国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信号效应实证研究(与何问陶合作)  财经论丛 2004年12月第6期

  (28)金融制度变迁中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研究(与何问陶合作) 财贸研究   2004年6月第3期 

3.课题

(1)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宏观经济因素、信息不对称与公司资本结构” (2010.1-2012.12)

(2)主持完成广东省教育厅高水平人才培养(育苗工程)项目“经理人身份认同、薪酬激励与公司价值”

(3)主持完成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暨南大学金融研究所项目“政府干预、公司多元化经营与投资者侵害”(2008.12-2010.12)

(4)参与完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团队创新项目 “多元化经营、企业价值与融资结构” (2006.12—2009.12)

 

三、资产定价与金融市场

  1.编著

  《资产定价理论:范式转换及演进》(与刘少波、崔萍、叶德珠合编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年11月

  2.论文

(1)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反馈效应研究(与丁重合作,获深交所《证券市场导报》2011年首届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证券市场导报 2011年10月第10期

(2)中国创造性破坏缺乏的理论成因及实证检验(与丁重合作)  经济学家  2010年7月第7期

(3)中国为什么缺乏创造性破坏?---基于上市公司特质信息的经验证据(与丁重合作)  经济研究   2010年6月第6期(获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金融学会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4)预防性储蓄的异质性与消费倾向的变化:基于中国城镇居民的研究(与易行健合作,获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第二届优秀论文”一等奖)财贸经济  2010年5月第5期

(5)风险传导下的定价机制:双边市场理论考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9年7月第4期

(6)Information Realease and Institutional Investment Behaviors (with Yang Shengnan), ADVANCES IN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FINANCIAL ENGINEERING,Atlantis Press (ISTP index) 2008年10月

(7)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动量交易行为实证研究(与杨胜男合作) 金融学季刊 2008年5月第4卷第1期

(8)隐性交易成本与资产定价的实证研究(与段西军合作) 南方经济 2007年9月第9期

(9)信息不对称成本与市场有效性:基于上证180指数成份股票数据的实证研究(与段西军合作) 南方金融 2007年7月第7期

(10)粤港金融合作与长三角金融合作比较研究   国际经贸探索 2007年6月第6期

(11)个体理性、社会地位、风险偏好与我国消费增长(与何问陶合作)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5年9月第9期  

(12)股权规模、风险溢价与投资者理性:基于中国股市的经验研究(与唐珺合作)   当代财经 2006年2月第2期 

(13)对我国国有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技术创新的探讨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4年3月第3期

   (14)完全美元化与建立东亚货币区(与林晟合作)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2003年1月第1期 

   (15)中国国际收支研究的几个基础问题      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12月第4期

(16)中国国家银行信贷、价格指数与城镇居民收入:一个实证分析(与何问陶合作)暨南学报  2004年6月第6期 

(17)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目标体系分析.探索集/暨南大学研究生优秀论文选.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2年.

 3.课题

   (1)  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自由申请项目“技术创新的资本市场支持研究:基于二元政治经济机制背景”(2013.12-2015.12)

(2)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考虑政府偏好因素的技术创新对股价波动影响机制研究”(2011.1-2013.12)

(3)主持完成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技术创新与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研究”(2010.1-2011.12,结项优秀)

(4)主持完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转型经济下的公共部门激励与居民资产选择研究”(2007.1-2009.12)

(5)参与完成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现代资本市场定价理论的演进与发展研究” (2006.9-2007.12)

四、译著与教学论文

译著

《应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德.Helmut Lütkepohl 和Markus Krätzig)(与易行健合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12月

教学论文

(1)论双语教学在经济管理类本科教学中的运用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月第3期

(2)任务驱动与讲授法在金融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0年10月第5期

(3)论《公司金融》与《财务管理》本科教学差异  金融教育研究 2011年3月第2期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020-39328957,邮箱(申请中)
中国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 510006 (南校区)